电除颤36次,持续抢救近3个小时 市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一

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电除颤36次,持续抢救近3个小时 市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一

发布人:admin点击率:

电除颤36次,持续抢救近3个小时

市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梗患者

 

 

2019年11月10日上午,在河池市中医医院的抢救室里,上演着一场时间与生命竞速的生死较量。一名病人在医院看病时突发心肌梗塞、意识丧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经过36次电除颤,近3个小时的接力抢救,才将这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QQͼƬ20191130175645.jpg

病人83岁的老母亲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事件回顾——“胃痛”惹大祸

今年11月初,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58岁覃大叔逐渐感到胸部时有疼痛,起初以为是“胃痛”发作,后逐渐加重。11月10日,覃大叔来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值班医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病人的“特殊”,于是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果不其然,病人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可能!

情况危急!值班医师立即邀请心血管内科医师进行紧急会诊。谁知会诊医师刚到达,病人的病情变化让人猝不及防,覃大叔突然大叫一声后即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当即对其进行电除颤、心肺复苏和胸外按压等抢救

 

历经磨难、转危为安

眼看覃大叔的心跳就要停止,血压持续测不出,病情凶多吉少,就在家属几乎绝望的时候,心血管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的10余名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坚定地轮流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同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他们坚信每一次按压对心脏就多一丝机会,对病人的生命就多一份希望。在持续1个多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辅助呼吸及药物治疗抢救后,病人的心脏恢复了自主搏动并逐渐增强,血压逐渐恢复,于是立即转入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然而好景不长,在转入病房后患者又反复出现“室颤”,即心梗后的“交感电风暴”现象,病人生命再次面临死亡的危险!“立即胸外心脏按压!”“除颤仪充电!”“准备!电除颤!”在抢救医师的一声声令下,紧张而又迅速准确的抢救措施逐项予以施行,又经过反复电除颤30余次,持续抢救近3个小时后,患者的心脏总算又恢复了自主跳动。呼吸机辅助呼吸、抗心率失常和抗休克药物泵入、静滴中药注射剂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密切心电监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覃大叔逐渐稳定的心电波舒缓了周围凝聚的空气和一颗颗紧弦的心。

 

多学科聚力,开启治疗新模式

覃大叔的病情算是暂时稳定了,但后续的治疗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了解情况后,医院迅速组织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由医院副院长蒙恩绩组织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等多名专家开展联合会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进行讨论研究,并最终确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在多学科的联合协作下,对覃大叔的后续治疗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他成功度过了“心衰”“脑水肿”“肾衰”等层层关卡,在最短的时间里得以顺利康复出院。在11月25日覃大叔康复出院当天,他85岁的老母亲怀着感恩的泪水,把写有“德医双馨,妙手回春”的锦旗送到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手中,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市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体系,是该院有效提升医疗救护水平、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该体系不仅仅是为疑难重症快速“把脉”,更是为众多患者避免在单一科室救治的局限性,使对患者的救治更加精准化、高效率、低成本。

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兰枝东提醒大家,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发生突然出现胸腹部闷胀,或疼痛,伴或不伴窒息感,尤其是伴有大汗淋漓的情况时,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且尽量避免活动,以防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

(莫安青  臧科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