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带您从中医角度认识湿疹

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养生 >

【健康科普】带您从中医角度认识湿疹

发布人:admin点击率:

一、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渗出倾向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糜烂及渗出等,该病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

二、病因病机

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

1.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而发

2.素体虚弱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所致

3.湿热蕴久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而生。

三、临床特点

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湿疹的分类

1、急性湿疹

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腋窝、阴部、股部、肛周等皮肤皱褶处也常有发生,严重时可延及全身。

皮损为多形性,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水疱经搔抓破后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向周围扩延,境界不清楚,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损,散在分布。如染毒可出现脓疱、脓液和脓痂。个别病人可合并疖、丹毒、臖核肿大等。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均可使瘙痒加重。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损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

病程长短不一。常于数周后皮损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2、亚急性湿疹

局部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以及鳞屑。

自觉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病情逐渐好转。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疮。

3、慢性湿疹

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块或斑丘疹、皮肤肥厚、瘙痒等。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首先要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慢性湿疹的因素,然后再对症治疗。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我们常给湿疹辨证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和血虚风燥三种类型。

1、湿热浸淫证

起病急骤,皮疹多形态,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伴瘙痒,心烦,口干,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草渗湿汤加减。

   中医外治:拔罐、药线点灸、针灸、穴位放血等。

2、脾虚湿蕴证

皮疹色淡,有水疱、渗出明显,伴瘙痒,纳差,溲少,便溏,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方药:除湿胃苓汤酌加苦参、黄柏、汉防己等。

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药线点灸、针灸等。

3、血虚风燥证

皮疹慢性,反复发作,浸润肥厚,色暗红,抓痕血痂明显,伴瘙痒,咽干,口渴,寐欠安,舌红少津,苔薄,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肤。

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针灸等。

四、中医特色治疗、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

中医特色治疗

1、壮医药线点灸: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机,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具有通痹、止痛、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祛湿之功效。

2、拔火罐:利用罐内负压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祛风除湿、吸毒排脓等作用。

3、中药熏洗:借用中药热力和药理作用熏洗患处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等作用。

皮肤的日常护理及饮食护理

(一)日常护理:

1、忌搔抓、忌热水烫洗、忌肥皂洗,避免接触洗衣粉等。

2、注意保湿,可使用医学护肤产品进行润肤,如凡士林、医用特护霜等。

3、保持卧室干燥通风,做好除螨工作。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戒烟戒酒。

5、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打太极、散步等活动,增强体质。

(二)饮食护理:

1、皮肤病患者应多吃哪些食物: 湿热蕴结证宜食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赤小豆、柚子、猕猴桃、番茄、橘子、瘦肉、沙骨等;脾虚湿蕴证宜食山药、茯苓、薏苡仁、山楂、扁豆等,推荐食疗方茯苓车前粥;血虚风燥证宜食胡萝卜、黑豆、海带、红枣等。

2、禁忌:禁辛辣刺激及羊肉、牛肉、狗肉、虾、蟹、花椒、蒜、竹笋、酸菜、韭菜、蘑菇、腌制品等;禁食甜品、火锅、油腻煎炸及肥甘厚味的食物。

咨询电话:

壮医皮肤门诊:0778-2560681

温馨提示:请在医生的辨症指导下用药、治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健康宣传办0778-2582828)

(来源:杨冬梅 覃丽丹   审稿:覃利芳  莫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