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中医医院
掌上医院

专家简介

更多

科室介绍

更多
打造“六好”医院的领头人—记河池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谭翱
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打造“六好”医院的领头人—记河池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谭翱

发布人:admin点击率:

谭翱,一个来自东兰县偏僻大山的穷苦农民的儿子,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及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走出大山,踏上求学之路,加入医疗行业,用自己服务百姓健康的热情和过硬的医学本领书写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成为名副其实打造“六好”医院的领头人。


1、谭翱院长在接诊患者。.jpg

谭翱院长在接诊患者


2012年是谭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年7月,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了20年的谭翱,原本已联系好调往南宁市某医院任副院长职务,河池市委组织部门一纸调令,改变了他的方向。

这纸调令,把谭翱调往金城江,担任河池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2、河池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把谭翱(左三)调往河池市中医医院担任该院党委书记、院长。.jpg

河池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把谭翱(左三)调往河池市中医医院担任该院党委书记、院长


谭翱毫不犹豫,立刻走马上任。但市中医医院当时的状况,用谭翱的话来说,不但“两缺三落后”(资金、人才缺,硬件、软件、文化内涵落后),而且人心不齐,缺乏活力。

当时,医院病房少、环境差、设施落后、设备不齐全等。看到病人就诊难,上下楼没有电梯,就医条件差,特别是下雨天,病人冒着雨看医生、挤走廊;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简陋,医生、护士经常挨淋着雨工作,每遇大风暴雨,夜间经常组织抢险,最大程度保护病人安全,痛心难以言表。谭翱带领的医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先解决病人就诊难的问题,为病人就诊通道搭雨棚、楼顶搭板房增加医疗用房,班子带头腾出行政部门的所有办公室让给病人当病房,而行政部门搬到楼顶简易板房办公,急群众疾苦之痛,解病人健康之结。


2012年的时候,病人挤在走廊里就医


为解决住院病房紧缺难题,医院见缝插针,几乎利用了所有院内建筑的楼顶空间搭建板房用于扩增病房和职能办公室


从拿手术刀,到拿指挥棒,谭翱身感肩担的压力。他说,要彻底改变现状,必须统一思想,提高执行力,千方百计解决医院“两缺三落后”问题,重塑服务形象,树立中医品牌。

6年来,在谭翱及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下,经过全院医护人员艰苦努力,市中医医院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

据统计,2012年以来,该院共投入1.9亿元,建设一栋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住院综合大楼;投入1亿元,添置先进医疗设备;病床床位由原来350多张,增加到900多张;医护技术人才由原来的460多人,增加到近1000人。


3、谭翱院长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决策破解“两缺三落后”难题。.jpg

谭翱院长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决策破解“两缺三落后”难题


6、2012年7月31日,在克服了资金困难,解决了拆迁和水利管道迁移等难题后,停工1年的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重新开工建设。.jpg

2012年7月31日,在克服了资金困难,解决了拆迁和水利管道迁移等难题后,停工1年的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重新开工建设


“我要干好我能干的事。”这是谭翱一贯的工作承诺。中医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印证了他的承诺。

作为主刀医生,谭翱把病人当作亲人一样看待;作为手拿指挥棒的医院院长,谭翱带领团队着力打造“六好”医院,即用好人才、精好技术、强好科技、抓好质量、创好品牌、惠好服务。这是谭翱的做事风格。


20多年做4000多台颅外手术

  

1966年,谭翱出生在东兰县一个偏僻山村。小时候,谭翱接触到的有文化的人,一个是乡村老师,一个是下乡看病的医生。

“当时的理想很简单,就是拼命读书,将来做老师或当医生,一是人人尊重,二是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种地。”谭翱说。

1986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听老师说,报读农、林、医、师类可以免交学费,谭翱就直接填报了右江民族医学院。“当时想做医生只是职业理想,主要还是看中免交学费的政策。”

谭翱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习6年(1年预科5年本科)期间,他母亲养的母猪也很争气,“每学期的生活费,主要依靠母亲卖猪仔提供。”而家里的日常生活费用,全靠父亲编织竹制用具来换钱。

1992年,谭翱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分配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外科医师。

4年后,谭翱开始以主刀医生身份从事颅脑外科手术。虽然经过了20多年,但有一台手术,他还记忆犹新。当时,病人脑溢血,出血量大,病人家属说没钱做手术,打算放弃治疗。谭翱一方面做家属工作,一方面建议医院减免手术费,最终手术顺利进行,开颅、减压、清除血肿、缝合、手术后调养,病人一个月后不仅站了起来,生活还能自理。

20多年来,谭翱主刀实施的开颅手术就有4000多例。他说,一台手术常常持续7、8个小时,考验医生的,不仅是技术和责任心,还要考验医生的体力和毅力。

当问起哪件事在脑海里印象最深时,谭翱说起一件令人惊悚的事情。2008年,宜州有一位病人因脑溢血住进某医院,住院三天后,家人觉得没有医治希望,就接回家准备办理后事。此时,病人一位家属认识谭翱,就打电话叫谭翱进村去看能不能救,谭翱急忙驱车进村查看情况。摸着病人额头还暖、心脏还跳动,谭翱立即把病人接回医院进行开颅手术。手术很顺利,经过综合调理,2个月后病人就下地劳动了。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遇到别的医生,也会这样做的。”谭翱轻淡地说。


4、谭翱院长正在做高难度颅脑手术。.jpg

谭翱院长正在做高难度颅脑手术


打造“六好”医院的领头人

  

拿起手术刀,只需对手术台上的病人负责;而拿起指挥棒,则要为一个医院的发展方向领航。

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72年,前身为柳州铁路局金城江医院,2009年更名为河池市中医医院。

谭翱接手时,医院房屋多数还是建院时建设的旧房,破旧、拥挤。医疗设备更是简陋,放射科只有一台有点像样的X光机。2012年至2013年,医院参加毕业生双选会,由于医院条件差,连一名医生都招不来。

经过摸底,谭翱发现,医院“两缺三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吸引力。

“一开始就以问题为导向,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列举措。”谭翱说,第一步,查找问题;第二步,统一思想;第三步,完善硬件、软件;第四步,注重学科建设;第五步,重塑医院文化,打造中医品牌。

在硬件建设方面,2015年8月,医院正式启用了投资1.9亿元、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住院综合大楼,医院病床床位增加到900多张。同时,新购置了价值1亿元的大型CT等医疗设备,仅DR放射设备就有3台,B超机就有6台。


2013年11月7日,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顺利封顶


2015年8月18日,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在软件建设方面,医院按照“统一思想、提升执行力、提高效能、提高效益”四个步骤,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力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把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提到中层岗位,做到院班子带动中层,中层带动职工,形成从上到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在文化内涵建设方面,医院开展以感恩服务浸透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做到走出去,学习更先进技术;迎进来,做好健康服务;送到位,以百姓健康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访到家,感恩患者,加强有效沟通。逐步形成团结、仁爱、敬业、安全、健康的医院文化体系。

医院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筑巢引凤”的目标。2016年,医院新招医护人员100多人。2017年,新招医护人员70多人。


5、谭翱院长到临床指导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jpg

谭翱院长到临床指导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


在河池,如何挖掘民间中医文化,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谭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谭翱坦言,就壮医药来说,由于遗留在民间的偏方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虽然具有较大发展前景,但系统性挖掘难度还很大。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方面,谭翱介绍,目前市中医医院主要在脑病科、骨伤科、中医妇科及中医康复调理等方面实施,成效明显。

脑病科主要是在脑出血后期、脑梗塞、脑外伤后遗症康复期、颅脑手术后恢复期,通过内服中药,外敷、泡浴、推拿、针灸等措施,综合调理,促进体内循环代谢平衡,达到康复目的。

骨伤后期康复,则通过针灸、推拿,促进伤口、骨头愈合,功能恢复。

中医妇科可通过中药调理,调经种子,保养卵巢,延年益寿。

据了解,2017年,市中医医院门诊量近40万人次,住院近3万人次,手术7000多例。

市中医医院实践以“百姓健康”为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医院的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百姓。


6、谭翱院长到临床指导查房。.jpg

谭翱院长到临床指导查房


2016年,市中医医院升级为国家三级医院。2017年,谭翱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谭翱介绍,2017年是医院学科建设启动年,今年是医院学科建设推动年。医院将立足中医和民族医药品牌,重点打造“中医治未病”中医药保健,强化中医特色医疗,不断在临床诊断治疗领域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同时,着力打造用好人才、精好技术、强好科技、抓好质量、创好品牌、惠好服务“六好”医院,为河池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和养生环境。(河池日报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莫安青)



编辑:梁艳雯               审核:莫安青

返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