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中医医院
掌上医院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肌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可预防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而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但是三伏天气温过高容易导致中暑,特别是户外运动更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那么在三伏天锻炼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河池市中医医院中医专家提醒以下几点:
1.因时而宜: “夏练三伏”不宜太早,以免影响正常睡眠,也不能在炎炎烈日之下锻炼,一般应放在上午或傍晚,选择比较阴凉而又通风的地方。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遇上炎热天气体力消耗比较大时,可适当减小运动量和强度。当气温超过35℃,最好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
2.因人而异: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本来就比较高,患心脑血管病的也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因而较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夏练三伏”应慎行。
3.穿着棉织服装:运动一定要穿特别吸汗性强、宽松一点的浅颜色棉织衣服,运动过后一定要马上换下湿的衣服。浅颜色的衣服可以减少热量的吸收,穿起来比较凉快;深颜色的衣服会吸收更多的热能,穿起来比较闷热。棉织品透热、吸汗优于化纤制品。所以,夏季运动着装以浅颜色棉织品为最好,款式越宽松,散热性能就越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
4.防止中暑: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就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则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蒸发无法快速,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三伏天”天气炎热,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一定要遵循低运动量、短时间运动的原则,要尽量避免高温下高强度的运动方式。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头额部或腋下等处进行冷敷。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如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及时适量补水:三伏天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抽筋等现象,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补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0到15分钟饮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过甜的饮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负担。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狂饮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6.不要用冷饮降温: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重者还可能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埋下祸根。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7.不要立即冲凉:运动后不能贪凉立即洗冷水澡,人体充分运动后会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浇身,皮肤受冷会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而导致会引起感冒、发烧。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健康管理办整理)
编辑:梁艳雯 审核:莫安青